宋鱼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此前从事经济审判。她获得“全国模范法官”、“中国法官十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
(一)公正的力量
法律的力量在于公正,法官的分量也在于公正
独立办案11年,宋鱼水执著地守护着公正:审案1200余件,其中300余件属疑案难案,没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连败诉方也诚心送上锦旗“辩法析理,胜败皆服”。
“阳光”法官
“让当事人把话讲完”。保持距离,不是保持冷漠一张“法官脸”。
第一眼看见宋鱼水,当事人几乎都有这种感觉。这张脸,正气、智慧,又真诚、温和。
身为法官,宋鱼水常常换位思考。她说:“法官中立审案,保持距离,不是保持冷漠。”
宋鱼水以耐心出名。一位老作家在庭审中“妙语连珠”,却游离于法律之外。旁听席上,有人打起瞌睡;审判台上,坐在宋鱼水身边的马秀荣法官也差点听不下去了:“但宋鱼水神情专注,始终没有打断这位老人陈述。”
“这事出来以后,你是头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面对宋法官的尊重,一直不同意调解的老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你的话,我信!我同意被告提出的方案。”
“让当事人把话讲完。”话虽简单,做起来却不易。对一个案子有耐心,容易;对所有案子有耐心,需要长期培养。
耐心、尊重,让宋鱼水走近当事人,彼此多了份信任。
“大风和阳光比威。风说:‘我威力大,能把人的衣服吹掉。’一阵狂风,人反把衣服裹紧。太阳无语,阳光暖暖,让人自然脱掉外衣。”审判台上,宋鱼水细致严谨,又亲切平和;旁听席上,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扬,不由想起这则伊索寓言。旁听者与当事人,不同的角度,结论却是一样“她像阳光,以无形的力量让人折服。”
“满意”法官
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办案中任何差错都不可原谅。
“辩法析理,胜败皆服”,败诉方送的锦旗。
三次官司,宋鱼水判了一胜一败一平。为这一平,代理人拿着法条找她理论。两个多小时,宋鱼水从容应答。
代理人心服口服:“在你这儿打官司不是一次两次,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两天后,“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大红锦旗送到海淀区法院。
在宋鱼水眼中,公正,沉甸甸。一件案子,对法官普普通通;对当事人,一生可能就一次。维护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社会对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伤害一个当事人,就会多一群怀疑法律的人。
让所有当事人都满意,难;一名法官,却不能停止努力。认定事实不能有误,适用法律不能偏颇,判决书不能有纰漏……宋鱼水时刻警醒自己:“案件任何差错都不可原谅!”
要让当事人认可公正,不能一判了之。宋鱼水说:“法官应当是‘传道者’,不但要判,还要释理,把法律的理念传递给当事人。”
给当事人看的判决书,也成了释理的“平台”。随手翻开一份,苦涩的法律条文,都被精心转化成生活规则,通俗易懂。宋鱼水说:“既要回答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还要让他们看明白。”
曾经恨过她的当事人,专门写来贺年卡:“是您启发了我怎样做人。”
“法官能得到这样的‘待遇’,不容易。”海淀区法院副院长陈琦十分感慨。
“爱民”法官
无论案件大小,无论贫富贵贱,都会同样感受公正
数九寒冬,清晨。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民工,站在宋鱼水面前,瑟瑟发抖……送了一年菜,至今未得分文。年关已近,他来法院“讨个说法”。
“讨个说法”,多么熟悉。
宋鱼水家乡,山东蓬莱老实巴交的村民们就是这样渴望公正。谁家被生产队少分了两捆柴,谁家儿媳妇受了婆婆的气……小小不公平,甚至会让受委屈的人大病一场。公正的种子,悄悄在小鱼水心里发芽:“长大了,我要当‘包公’!”
“今天,我要当个名副其实的‘包公’!”当法官后的第一起案件,顺利结案。手捧菜钱,农民工泣不成声。
司法公正,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
身为农民的女儿,宋鱼水更是拥有一颗爱民心。从当法官第一天起,宋鱼水给自己定下“约法三章”:不轻视小额案件,不轻视困难群体,不轻视当事人的任何权利。11年来,无论案件大小,无论外地人本地人,无论掏不起诉讼费的贫困群众、腰缠百万的富翁,宋法官一视同仁。
“免检”法官
只要心不贪,没有推不了的人情
“小宋这人,我敢打保票。”在海淀法院领导的眼中,宋鱼水属“免检”。
法官有权。一纸判决,能令公司倒闭,也能使人命运改辙。更何况身为庭长,她的意见多少可能“左右”判决。
法官无权。找过宋鱼水的人都知道她的“名言”———法官有权又无权。法官行使国家权力,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和正义。如果不能保证“天平”平衡,就没有资格当法官。
认为法官有权,找上门来的不少。
那一年,宋鱼水刚当上经济庭副庭长,老家就来人了。亲戚说情的这起案子,恰恰就在经济庭。但她却不能开这个口……
“我不怪你!”听到善良的亲戚理解自己,她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这些年,教过她的老师、共患难的同学,都做过她的当事人。发现需要回避的,她主动申请;经手的案件,她也“不近人情”。有朋友怨过她。
“人们更敬佩按照法律原则判案的法官。”宋鱼水相信正义的力量。
有人疑惑:十几年时间,上千件案件,就没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
“只要心不贪,没有推不了的人情。”宋鱼水做得义无反顾。
十余年来,宋鱼水紧紧守住公正的底线:没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没有收过当事人一件礼品;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也没有利用庭长职务,向审判人员施加过任何不公正的影响。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法律忠诚,这是宋鱼水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造就了她追求公正、维护公正、代表公正的意志。
让百姓相信法律,让社会拥有公平。这就是公正的力量。
(二)和谐的分量
1989年10月,宋鱼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一员。作为一名党员法官,在她的天平上,不但写着公正,也写着和谐:用法律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
天平在肩,重任如山。
维稳:群体性纠纷,件件难,法官面临严峻考验
大变革,大发展。与之相应,各方利益冲突加剧,深层矛盾逐步显现。群体性纠纷,大量涌向法院:企业非法募集资金案,让一大批群众失去“血汗钱”;银行不良贷款案,数额巨大,牵涉面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频发,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一件一件,件件都难。
如何依法保护群众合法权利?如何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人民法官,面临严峻考验。
8年前,20多名司机来到宋鱼水面前。当时,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四环路内淘汰所有“面的”车。很多出租车公司向司机提出:解除承包合同,收回车辆更新。靠车吃饭的司机们,面临暂时性失业。一些司机开始上访,静坐,围堵交通。
身处矛盾中心,宋鱼水清醒地意识到肩上的千钧重担:一头挑着社会稳定,一头挑着司机一家的口粮。
法庭外,一大批公司和司机翘首以待。
不能草率,不能延误;既要真诚交流,又要细致做工作。这场危及社会稳定的“面的”风波,最终化解于无形:多数司机与出租车公司达成协议;个别司机未达成协议,宋鱼水及时裁判;观望的公司和司机们,按法院确定的原则解决了纠纷。
审判技巧娴熟高超,化解矛盾真诚执著。10余年,宋鱼水把判案的法庭,变成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调节器”。
止争: “双损”变“双赢”,社会利益实现最大化
“案件审得多,下判笔越沉。”老审判员的话,让当时刚入行的宋鱼水沉思。
一纸判决,有输有赢。一个企业因不懂法或小疏忽,甚至可能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有的元气大伤,有的就此破产。
法官尽责,要通过判决引导市场主体走向规范,还要让他们在诉争中共赢共存,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法官不仅要善于‘定纷’,更要‘止争’,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宁可麻烦受累,宋鱼水尽力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
律师十年,办案数百起,接触法官几百名,北京中润律师所何畏律师对宋鱼水印象最深。他代理了一起“老大难”案。原告、被告本是同窗好友、合作伙伴。2003年3月,宋鱼水接手这起案件时,双方极为对立,拒不同意调解。第一次出庭,双方一见面,就情绪失控,恨不能大打出手。对调解,双方律师都彻底失去信心。
奇迹发生了。
宋鱼水不但让双方握手言和,还重新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握手背后,是法官的智慧、善良和执著:9次询问、4次勘验、4次开庭审理,入情入理的分析,设身处地的沟通……不可能变可能,“双损”变“双赢”。
调解,宋鱼水的“绝活”。家长里短的小额纠纷;公司企业之间的大额纠纷;侵犯商业秘密之类,被同事们认为非判不可的知识产权案件……服了宋法官这剂调解“特效药”,当事人常以最小的代价、和平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独立办案11年,宋鱼水审案1200余件,其中调解结案达70%以上,还有一些当事人高兴地撤诉。
攻艰:从无序到有序,法律说话最有说服力
案头,一摞摞欺诈案卷。宋鱼水心情沉重。诚信危机引发的纠纷,涉及各个领域。保护诚信,惩戒失信,法官义不容辞。
1998年,没有先例可循的“经销权”案件,给宋鱼水出了道难题。
外地某商贸公司倾销过期啤酒,被媒体曝光,导致该品牌啤酒销量锐减。北京的总经销商决定收回其经销权,被这家公司告上法院。与迅猛的发展相比,立法往往滞后。对经销权,当时法律未做规定。案子刚立,已成焦点。
翻阅大量资料,查阅国外判例,向相关部门调查咨询,竭诚请教专家学者……依据法律原理、商业惯例,宋鱼水开创性地以“丧失商业信誉”为由,支持被告总经销商解除经销权。这份判决书,被全国许多法院引为范例。一年后,《合同法》颁布实施。“诚实信用”原则列在其中。
法槌,威严、神圣。
党员法官宋鱼水,一次次举起法槌,维护公平,倡导诚信,规范秩序,保障发展。
“市场秩序,从无序到有序,法律说话最有说服力!”提起宋法官,许多当事人坦言。
“法律也是生产力!”谈及宋鱼水和她知识产权庭的同事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法制处的杨东起满怀谢意。
求精:争当专家型法官,挑战新案,疑案,难案
新时期,新形势,向法官提出挑战。
一名新时代法官,既要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又要有驾驭复杂案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司法能力。仅靠过去的知识底子、办案经验,仅靠一张笑脸、两袖清风,远远不够。
“争当专家型法官。”宋鱼水为自己定下目标,既提高学术水平,又加强审判能力。
海淀区法院的同事们,几乎都知道她的勤奋:
茶余饭后,坐车上班,观摩开庭,讨论案件,考察交流……一切可能抓住的机会,她都用来学习。周围人,个个成老师,同事、律师、专家,甚至当事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干审判员,宋鱼水在庭里结案最多;当副庭长,她成了审判疑难案件、复杂案件的“专业户”;任知识产权庭庭长,她要求自己和庭里每一位同志:“力求每个案件的审理,都成典范;每份法律文书,都成精品。”
2003年,一家生产剪纸作品的公司焦急万分来起诉:“花了很长时间,投入几十万元!盗版,让我们面临毁灭性打击。”
审案要时间,公司的损失随之一天天增加……
该案法官马秀荣决定适用“诉讼禁令”,先行裁定被告停止制作、销售,避免权利人损失扩大。“诉讼禁令”,此时还是一项“纸上”的法律,无人使用。
作为庭长,宋鱼水果断支持。报请院领导同意后,“诉讼禁令”在我国首次适用。确认网络传播权、部分判决……为了提供一个公平、优质的法制环境,宋鱼水和同事们一道,创下了多个“全国首例”。
有能力,有责任感,有大局意识。
正是千千万万个宋鱼水,在平凡岗位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