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征程上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新征程上,要聚焦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有力政治监督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时也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强调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拓展劳动对象,实现生产力三要素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突出系统集成、科学谋划,强调将创新赋能的各要素视为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系统,注重生产要素的组合功能,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把握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生产力的发展和质变,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重塑,进而产生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全方位影响,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党的领导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障,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为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以具体求深入。要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找准找实政治监督切入点、着力点。把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与各级党组织、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科学、具体地结合起来,紧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科学布局和快速发展,紧盯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的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打通政策落地的“中梗阻”。聚焦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加强监督,着力打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积极纠正和查处对待人才、技术、数据等流通违规“设卡”和不作为等行为,推动形成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的良性循环。鼓励创新和担当作为,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政治监督精准化,以精准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开展政治监督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要将政治监督融入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落实中,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着力发现、纠正思想和行动上存在的政治偏差。坚持从大局上看、从政治上查,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防止只考虑建设地区小市场、搞小循环的不良倾向。透过业务看政治,紧盯各地区各部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及时防范和纠治好高骛远、“简单退出”传统产业和不切实际、盲目扎堆一种模式等问题,提升政治监督精准性、实效性。
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以常态求长效。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必须将政治监督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管在日常、抓在经常,确保监督成果长效化。将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综合运用党章党规和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方法,不断丰富方式手段,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夯实政治监督基础。发挥监督的治理效能,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深入研究相关领域问题的查处情况,总结普遍性、规律性认识,推动强化制度供给,破除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推动形成生产要素蓬勃发展、自由流动的优质生态系统。